大厂研学热度高,不应脱离学的本质

来源:走进吉利公众号截图

暑期已至,研学风越刮越盛。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研学主题从自然、历史延伸到了科技、制造领域。有报道称,大厂研学生意火热,此类产品多为研学机构经企业授权后推出,产品价格从数百元到数千元不等,但是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要将研学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政策引导下,研学市场不断壮大。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统计,2021年研学机构已突破三万家,潜在消费群体已超过两亿人。与此同时,工业旅游不断走热,大厂研学应运而生。

大厂研学对企业而言无疑是有利的。盈利是企业开展研学项目的次要目的,最重要的是通过科普和展示,体现企业文化和科技成果。当然,将部分制造、研发环节向孩子们开放,让祖国的未来切身感受科技创造的魅力也是企业社会责任感的体现。例如,蔚来的探厂活动免费向车主的孩子开放,由创始人李斌接待,孩子们可以近距离参观、学习汽车制造流程。

而研学活动的主办方,诱人的广告词让人眼花缭乱,仿佛只要交了钱,人工智能对孩子而言就不再是科幻片般的深不可测,车企的“智能制造基地”也不再是书本中抽象的词汇,孩子能和业界大拿深入交谈,前沿科技似乎变得近在咫尺。更有甚者,在大厂研学中穿插某常青藤高校“现任招生官”的见面活动,“让孩子得到最宝贵的一手录取资讯和名校选拔真相”。这样的研学且不说质量如何,一面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另一面又利用家长的焦虑钻应试教育的空子,如此“两头吃”真能让孩子有所收获吗?

从年龄来看,前述意见指出,学校应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小学阶段一般安排四到六年级,且以乡土乡情为主。但是一些大厂研学机构接受的儿童年龄最小为6岁,大厂研学热度高,不应脱离学的本质这个年纪的孩子是不是去大厂研学的适龄儿童也不免让人打个问号。

大厂研学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感受时下热门行业的运行逻辑。在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笼罩下,家长希望孩子抓住时代发展的风向,企业借此提升品牌知名度,市场合意一旦形成,大厂研学的出现并不意外。然而,与历史类、自然类研学不同,做好大厂研学的难度很高。博物馆、旅游景区从建立之初就配备专业的讲解,在近年研学热潮的带动下,部分有心的场所能在此基础上针对孩子的特点合理设置课程和活动。但大厂研学的目的并不只是参观,以往的对外接待多为商务属性,极少有常态化、大规模的交流项目,面向青少年的经验更是不足。

近日,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南(试行)》指出,要着重设计好主题串联式研学课程;在探究发现时,指明研学方向,讲解研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给予方法指导。可见合格的研学活动并不是让讲解员转换成温柔、亲和的语气这么简单。再者,科技工业领域涵盖不少晦涩难懂的专业原理和名词,当接待对象变成只接受了中小学教育的孩童时,如何避免他们听得云里雾里,需要专业人员介入课程设置,增设直观、可参与的实践环节,将复杂的理论简单化。

不可否认,大厂研学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让象牙塔中的青少年有机会触碰前沿科技的脉搏,但这一切都需建立在学的本质之上。大厂研学的关键在于让孩子得到货真价实的感悟和体验,切勿成为“中国智造”下的营销噱头,应以培养兴趣为基础、增长知识为目标,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家长挑选研学产品,需在确保其安全性的基础上,审慎衡量品牌机构、师资配置和活动质量,别让爱子之心成了待割的韭菜。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评论